冷眼旁观 · 2021年1月25日

一个叫墨茶的年轻人死了

其实我不知道该如何写这篇文章,我换了好几个开头,最后还是删掉了。我原本想着就算了,但是我又发现我如果不写点什么的话,我的内心很难平静。

是的,我不认识他。他不是我的朋友,甚至连说是熟人都谈不上。在很多时候,我和他就像两条平行线,彼此之间没有任何交集。直到我在微博上得知了他的死讯,然后又通过一些渠道窥探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然后,我很难受。

我曾经说过,最残忍的死亡方式就是饿死。他虽然不是饿死的,但是根据一些医学专业人士的分析,他最后的确是因为饥饿而诱发了死亡。何其残忍!

这个社会有很多不幸,而其中的一个悲哀就是“为人父母居然不要考试”。他的父母生下了他,然后因为财务问题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并事实上弃养了他。他生长于中国最贫困的地区,但是他还是努力地长大并试图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但是,这个社会辜负了他!就在中国政府如此积极而高调地宣传“全面脱贫”的时候,这个叫墨茶的年轻人因为贫困而死去了。

他的死震惊了整个中文互联网世界,即便郑爽和华晨宇的新闻还在铺天盖地,但是越来越的人关注到了他。人们的震惊源自两个方面,一个是难以自信,因为一个年轻人死于贫病交加,这是一个文明社会里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我们的社会福利制度呢?难道基层政府就完全没有察觉到这么一个年经人的存在么?还有一个则是感同身受,或许我们比墨茶要幸运和幸福那么一些,可谁有能保证这是长久的呢?墨茶并非好吃懒做,他想打工养活样子,结果却遭遇黑心老板;他想出人头地,但是社会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墨茶所遭遇的这一切,难道就不是我们正在遇到的那些么?是,我们的确没有遇到那些不给工钱还殴打我们的黑心老板,可是明显违反《劳动法》的“996工作制”难道不正越来越成为常态么?起初还只是资本家在鼓吹“996是福报”,现在连政府的官方媒体都认为996代表了一种勤奋。同时,我们努力地想给自己和家人更好的生活,但是内卷的中国社会却越来越不给我们机会。在这种环境下,你敢保证你不会成为下一个墨茶吗?

就在墨茶去世后的第13天,墨茶家乡的媒体刊登了一则对墨茶母亲的采访。采访稿的字里行间都在表示,墨茶的死都是咎由自取。且不说这份采访稿的真实度有多高,单从新闻报道的技术上来说,这篇采访稿是完全不合格的。新闻报道是无法做到百分百真实,只能说是在记者尽最大努力的情况下保证真实。但是,新闻的基本准则是“客观”和“全面”。在这两个准则要求下,这篇采访稿的倾向性实在是太明显了。几乎可以说,这就是一片诱导性的报道。如果记者想要证实墨茶的死的确和当地的扶贫工作无关,那么只有母亲一番的采访就足够了么?墨茶和他母亲的关系并不融洽,所以他们完全就处于两个相对的立场。采访稿只有一方的说法却缺乏另一方的说法,记者的专业性去了哪里?而且不需要太多专业,仅仅从正常人的智商判断,你不觉得这份采访稿有问题么?你的采访对象是墨茶,为什么通篇出现的却是墨茶的母亲?即便墨茶已经去世了,那么去墨茶去世的现场看看也比去墨茶爷爷的家要好很多吧?虽然我不惮于最大的恶意揣测中国人,但是如果为了当地的政绩连一个无辜的死人都不放过的话,那代表我还是低估了这个世界的恶毒。

最后,我想说的是,一个叫墨茶的年轻人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