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政俏師太:美國女孩
如果David E Kelly在他的美劇中不關注中國,那一定是不可能的。
DEK是個典型的自由派民主黨人,說穿了,就是個浪漫主義的律師,覺得一切的東西都應該符合「自由」的普世價值。
在Boston Legal的大結局中,DEK就因為他對中國的批評而遭致了許多非議。
除了字幕組掛出「觀看警告」之外,許多美劇愛好者還在各種論壇上抨擊,說要杯葛。
還好Boston Legal已經完結,而且中國的美劇愛好者也沒太多興趣關注製作人及編劇主創的動態。
故而Harry’s Law還是得到了不少美劇愛好者的追捧,全然忘記了當初對Boston Legal及DEK的批評。
Harry’s Law第二季第07集的標題是American Girl,講述兩個故事,而兩個故事剛好反映了一場悲喜劇。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裂給人看。
——魯迅《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故事一講述的Harry在去狩獵的路上,因為駕駛德國車而被罰款,原因是當地的政府制訂了一項法律,要求美國人踴躍購買國貨,否則將導致罰款和罰沒非國貨產品。
這其實是一條很不錯的法律吧?至少在不少人眼中是如此。
美國人也是這麼認為的,市長的這項命令其實得到了不少市民的擁護,甚至連審理此案的法官都認同。
但是這條法律違背了美國憲法中的「貿易條款」和美國憲法的第一修正案。
在貿易條款中,美國憲法規定了“美國國會有權調整對外國的、各州之間的貿易和同印第安部落的貿易”,很顯然,市政府不是國會,因此該項旨在對貿易關係進行調整的行政命令是違憲的。更重要的是,這項行政命令剝奪了美國公民的“自由選擇權”,這才是讓Harry很不滿的地方。
當然,即便法官認同市長的目的並覺得是值得鼓勵的,但是法律就是法律,法官必須在法律下行事。雖然英美法系的法官有很高的“自由裁判權”,但必須在法律的規範範圍內。
很顯然,這條略顯荒誕的法律被廢除了。
這也許就是「將那無價值的撕裂給人看」。
第二個故事才是讓不少中國觀眾不滿的主要原因,而且認為美國的編劇不尊重中國人民的感情。
其實我對「不滿」感到很正常,畢竟自己的國家被另一個國家批評,這的確是很難堪的一件事。
不過認為美國編劇要照顧中國人的感情,這就有點好笑了。
事實上,所有大陸的美劇大部分是透過P2P下載的盜版劇集,雖然有部分影片網站購買了部分美劇版權播映。
但至少,Harry’s Law在中國大陸地區是非法的。
第二個故事被認為是隱射中國的「邵氏棄兒」事件,而這起事件也的確是被美國的《紐約時報》報道過。
所以DEK也許看過這些報道,也許因為受到這些報道的啟發而寫出了這一集的劇情。
劇情我並不想多討論,想必因為網路上的討論會讓更多的人關注這集的故事。
我只是覺得法官在裁決前的那段獨白很感人。
我發現人生與法律,往往歸結於你所得到的裁決。我出生時就被一個白人家庭收養,我的成長是否白人化?我不知道,也許吧。我所知道的是,我的養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他們愛我,我也愛他們。這與基因毫無關係,一想到如果誰要把我從他們身邊帶走……但我也是一個母親,如果任何人拐走了我的女兒,哪怕追到天涯海角我也要去找她。不管他們帶她去哪裡,也不管要花多少時間,二年、四年、二十年,找不回女兒我絕不罷休。
法官理解養父母和生父母的感受,但是基於對兒童有利的原則,她將孩子判給了養父母。
但這是一起沒有任何人勝利的案件,無論是養父母還是生父母,都輸掉了官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