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 · 2010年4月21日

我的盛大同志婚礼

从过去的同性悲剧慢慢地演变为同性喜剧,同性恋电影正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

《我盛大的同志婚礼》是一部典型的美式喜剧,一部典型的以“性”为主的喜剧,一部拿同性恋寻开心的闹剧,却更是一部同性励志片。喜剧+性+同性(这里还可以换为一夜情、青春期、老处男、男变女女变男等)+励志=喜闻乐见,这一个公式是最近美式喜剧走的经典套路,结局都是阖家欢理解万岁的路子。虽然俗套,却不妨碍观众为之去感动和开怀大笑,虽然又拿同性恋说事,却终于不再悲悲切切凄凄惨惨。

由同性恋派生而出的词还真多,女同志被称为拉拉或蕾丝,男同志大部分直接称为男同或GAY,普遍的还有玻璃,甚至因为某部电影而得名的“断背”之类的。以上这段话主要是想表明,现在同性恋根本不是啥新鲜事情,就连韩国某变性明星都嫁了个如意郎君,如果这样大家都能接受,接受同性恋简直就是小儿科。当然,随着时代和人类本身生理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异装癖、多性恋、双性恋等各种类型的奇怪需求人群,是不是能够被大众接受,说白了这是个时间问题。

拿同性恋说事的电影简直太多了,经典的有垃圾的也不少。曾经人们因为两个中国男人的爱情感动的死去活来,暂且可以说能够稍微接受那样的感情。当然,煽情多了悲情多了就成了无病呻吟,于是乎各种表现同性恋者是如何悲苦是如何不被人理解,或是如何另类离经叛道的影片犹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电影中的同性恋与现实中的同性恋,是有本质区别的,区别在于导演的角度,以及观众的理解方式。自然,电影中的同性恋多了观众开始感到腻味了。前段时间一台一港两女子谱写的拉拉爱情,就给人造作的感觉,除了吸引二位粉丝眼球的传说中的激裸戏之外,真不知道这两个小妞到底亲来亲去的是为个啥。当然,在奥斯卡风光无限的《断背山》终于给沉入谷底的同性电影争了个大大光。关键在于,李安不是为了同性恋而同性恋,而是为了恋而恋,纯粹的恋而已,于是大家被感动了。

当同性恋成为一种形式,甚至成为一些人为了标榜自己另类特别的形式的时候,自然显得无比造作。而那种把同性恋当作正常恋爱方式,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自然而然去处理去看待的人,才显得真实,他们说的故事拍的东西才能真的去感动观众。

虽然用“拿同性恋寻开心”这句话来形容同性喜剧,有些不那么厚道,但是却绝对没有鄙视同性恋的意思,而是表明终于我们不用再去看那些为了同性恋而同性恋的电影,我们是用平和的眼光去看这个群体,把他们当作我们生活里的一员,这是本片也正是同性喜剧想要传达给观众的理念。

本片让人想到另一部同性喜剧《相思成灾》,同样的以同性恋为笑料源头,同样的一个性感的女主角和几个男同志的生活。 《相》比起《我》在对同性恋的处理上要更加地自然,可以说是把这样一个群体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完全背景,而没有专门针对同性恋去表达什么观点。 《我》则表现了同性恋在美国的一些困境,虽然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化,但是比起一些欧洲国家,美国人对同性恋的接受程度还不是非常高,还是有人们以游行抗议的方式抵制同性恋者。也就是说,同样在同性喜剧范畴的两部电影,一部完全忽视同性恋这一敏感问题,另一部则以一种轻松调侃的方式去表现同性恋这一群体的敏感程度。当然,如果你硬要说两部影片其实根本没有可比性,也未必不对,一部是典型的欧洲浪漫喜剧,一部则是典型的美式喜剧。文化接受程度喜剧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两部影片在风格上的区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无可厚非的,那就是它们都拿“同性恋寻开心”,而且涮的还不错。

事实上,这场搞笑的同性婚礼中的两个男人,根本不是真正的同性恋,他们只是一对搭档而已,关系是纯粹的好友皆兄弟。这就为影片在主题表达上不再仅仅局限于同性恋这一话题上,全片看下来,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同性之间的感情,我们感动的是两个老男人的友情。男人间的友情比同性恋对于影片本身来说更有看头,男人的友谊不是女人间那样说说小秘密逛逛街发发牢骚出来,而是一种讲义气的友情,是那种当自己的哥们真的需要帮助的时候,到底会不会伸出援手的友情。所以,就算身为女性的本人,还是为这两个老男人的友谊感动的一塌糊涂。一个疼爱孩子妻子早逝的单身父亲,一个色鬼中年单身男人,两个身份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男人却是好朋友,最重要的是他们会去宽容对方努力去融入彼此的生活。

通过这段“别有用心”的男同关系,一个丧妻的男人开始努力忘记过去面对新生活,一个花花公子找到了一个真心爱的女人,并且发现和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性更重要的东西存在于男人与女人间,消防队的同事开始去理解同性恋,并且还帮助其中两人成功出柜。这段古怪莫明其妙的关系让两个成年男人再次成长成熟,并且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了那些不为人知却每天发生在我们周围的美好,来自朋友来自家人来自爱人。无论你是不是同性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的永远是理解,以此成为我们学会去爱的基础。所以,虽然影片不是一部完美的美式喜剧,却是一部温情的美式喜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