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相處?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常見誤解

1.「自戀」就是自戀型人格障礙嗎?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聽到:「XX 好自戀呀」,自戀和 NPD 是一回事嗎?

自戀的定義和 NPD 存在相似性,是指一種認為自己的需求和目標比他人的更重要,並表現出自我誇大的特權感。適度的自戀是健康的,認為「自己的需求比他人更重要」其實是自然演化過程中,人們為了生存和繁殖而發展出來的心理特徵。人們必須先考慮自我利益能否實現,否則我們的生存和發展就會受到威脅(Brunell et al., 2008)。

而且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側面的自戀,自戀也有適應性和非適應性之分,適應性自戀個體表現出更高的幸福感,樂觀水平和自我覺知力。而非適應性自戀個體通常表現出更高的攻擊性,衝動性和更低的共感能力。

只有當自戀特徵發展為非適應性,其阻礙了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並損害了個體的健康心理能力時,它才會變成一種人格障礙,並且需要同時滿足多種診斷標準中的表現,只有少部分人會患病。

因此自戀不一定是 NPD。

2.自戀型人格障礙的人都很「自信」嗎?

自信是關於自我的概念,意指基於客觀事實,對自我能力的確信。其包括三層意義:

  • 自信指向自我,是對自己的相信而不是別人。
  • 這種「信」是準確且穩定的,不會因為外界的評價而輕易改變。
  • 「信」的內容尤指能力維度,例如自己的學習成就,做的什麼事情等等。

NPD 和自信在上述三個層面上都有所差別,NPD 不僅是一種關於自我的概念,也十分強調了其人際交往的心理行為模式,例如 NPD 存在剝削,利用他人的表現。

其次,NPD 對自我的認知是自大的,有偏差的,且不穩定的。例如,同樣是面對常常考試年級前三,而這次卻考了三十幾名的情境。自信的個體會認為我只是沒有發揮好,繼續努力學習,下次一定能正常發揮。而 NPD 可能會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例如認為自己不夠優秀或責怪考試太難。

最後,NPD 不只覺得自己能力優秀,而是自己這個人的存在本身就是特別的、高人一等的。

因此自信和 NPD 有很大區別。自信有助於自我調節,保持心理平衡,更適應社會發展。而 NPD 作為一種病態人格,會幹擾其社會生活,同時也會給身邊的朋友,家人等造成困擾。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心理療法

和其他人格障礙一樣,NPD 是一種較難治療的心理疾病,目前藥物療法對NPD的療效尚未得到系統性或實證研究,NPD 的浮誇性和防禦性都也阻礙了心理諮商的發展。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問題,所以他們不會尋求治療。如果他們尋求治療,往往不是想要治療 NPD,而是一些讓他們感到痛苦的共病症狀,例如憂鬱症、濫用藥物等。因此需要朋友,家人的鼓勵和引導,讓他們參與治療。

專業的心理諮商可以幫助 NPD 患者發展以更富同理心的方式與他人相處,並更好地理解自己。透過建立諮商關係,探索 NPD 患者的經歷,他們可以培養更具適應性的自我意識與人際關係。

但要知道的是,和 NPD 的形成過程是漫長的一樣,治療過程也不是一蹴可幾的。 NPD 的治療可能是一場漫長而艱難的鬥爭,就像其他人格障礙一樣,患者可能需要比其他心理疾病(例如,焦慮症、睡眠-覺醒障礙)更多的動力來取得持續性進展直到改善他們的社會適應功能。

具體而言,以下三種心理諮商療法,對改善 NPD 有一定作用:

1.心智化治療(mentalization-based therapy, MBT)

心智化是一種了解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的能力,能夠意識到自己和別人的心理狀態是相互獨立而又互相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將心比心
  • 關注自我和他人的心理狀態
  • 對誤解的理解
  • 從外部看自己,從內部看他人

NPD 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缺乏同理能力,在理解,感受他人的情緒等心理狀態上有障礙,這導致他們難以建立互惠互持的人際關係。心智化療法著重穩定情緒的表達,透過辨識和表達情緒達到控制情緒和衝動性的目的。透過心智化療法,能讓 NPD 患者有效調節自身情緒(如心煩時平靜下來),了解自己與他人相處的問題和困難,反思和理解他人感受。

2.移情焦點治療(transference focused psychotherapy, TFP)

移情焦點心理治療(TFP)是精神分析心理治療的一種形式,其總目標是聚焦於認同彌散和原始性防衛機制的解決和整合。社會適應良好的個體對自我的認同是連貫的,整體的。而社會適應出現異常的人,認同是彌散的,支離破碎的,主觀經驗不穩定,無法對社會線索做出準確解讀。

防衛機制是保護人類為了避免心理上的痛苦、緊張焦慮、尷尬等不愉快經驗所作的調整方式,不同防衛形式間「成熟度」不同,那些相對較不成熟的機制就被稱為原始性防衛機制。例如,NPD 常常使用「否認」的防禦機制,當面臨他人的建議或負面評價時,他們通常會透過否認別人的看法來維持自我形象。

TFP 可以從上述兩方面幫助NPD 改善當下問題,治療主要包括兩個階段,首先需要對NPD 者的狀況進行評估,例如NPD 的症狀表現(誇大感,人際交往困難,缺乏同理心等)是否存在。接下來透過移情等技術,幫助患者發展更穩定、更現實、更好地人際關係,進而改善人際互動功能、提升社會適應性。

在 TFP 中移情特別指來訪者將生活中重要人物的感受和態度轉移到諮商師上,其要點包括:

  • 來訪者與自我或他人關的問題會復現在個別治療師的關係中。
  • 自我意識可以在治療中發展。
  • 來訪者可以在治療中改變病態人格以更好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