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與自戀型人格障礙者相處?
1968 年,心理學家科胡特基於自戀的概念提出了自戀型人格障礙(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一詞。隨後 1980 年,《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三版明確了 NPD 是一種人格障礙,並為其診斷建立了標準。
NPD 是言行具有戲劇性和誇張性的B 類人格障礙(表演型、邊緣型、反社會型)中的一員,指一種需要他人讚揚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幻想或行為)的普遍模式。 NPD 經常被描述為傲慢、自我中心、控制欲強,且缺乏共情,他們也可能有浮誇的幻想,確信他們應該得到特殊待遇。
這些特徵通常始於成年早期(18-25 歲),並且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也就是說無論是在親密或工作關係抑或其他任何場景中,都會表現出上述特徵。其盛行率估計在 0%到 6.2%之間,相較於女性,男性更容易患有 NPD,大概比 50-75%。
自戀型人格障礙的 9 種症狀表現
NPD 有一系列的症狀表現,自戀譜系模型指出認為自己和自己的需求比他人更重要是 NPD 的核心特徵。根據 DSM-5,常有下列 9 種表現: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誇大感
例如,誇大成就和才能,在沒有相應成就時卻盼望被認為是優勝者。當他們談論工作或人際關係時,他們經常誇大或謊報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例如你會聽到他們總是強調自己付出貢獻了多少,有多偉大,對於他人來說自己是多麼的重要。
2.幻想無限成功、權力、才華、美麗或理想愛情的先佔觀念
由於現實並不支持 NPD 對自我重要性過度誇大的感覺,因此自戀者生活在一個自我扭曲、自欺欺人的幻想世界中。他們幻想著無限成功、權力、才華、美麗或理想愛情,以維持自我的特殊感和掌控感。
這些幻想將現實和想法之間的矛盾合理化,以保護他們免受羞恥的體驗。旁人任何有可能打破幻想泡沫的事情都會遭到 NPD 極端的防禦,例如憤怒,否定,攻擊他人。
3.認為自己是「特殊」的、獨特的
他們認為自己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機構)所理解或與之交往,親密伴侶也常因為自己不夠「優秀或特別」而遭到他們的貶低。
4.要求過度的讚美
NPD 需要來自周遭人源源不絕的讚美,以維持對自我的肯定。因此,NPD 建立起的人際關係通常是較為膚淺和工具性的,他們並不是為了尋求體驗親密感,互惠感,而是為了他人讚揚,仰慕自己,從而感覺良好。如果你不再讚美他們,他們可能會把這種行為視為背叛。而且他們的自尊感非常脆弱,無法忍受被批評,接受批評時往往會貶低對方。
5.有一種權力感(即不合理地期望特殊的優待或他人自動順從他的期望)
他們期望自己得到一些特殊的優待,總是認為自己的需求比別人更重要,無論他們想要什麼,期望他人做什麼,他們都應該得到。例如,NPD 會讓別人幫忙拿一個快遞,儘管別人現在非常忙。
6.在人際關係上剝削他人(即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別人)
他們總是會利用、剝削他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們不太考慮自己的行為會對他人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就算你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們仍然很難真正理解。
7.缺乏同理心,不願意辨識或認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NPD 在共感能力發展上有缺陷,他們很難理解他人感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因此和他們在一起的人常常感覺到痛苦,覺得自己被忽略。在 NPD 小組裡,NPD 的伴侶通常稱自己為「血包」,供 NPD 吸血用。
8.常常嫉妒他人或認為他人嫉妒自己
當 NPD 遇到那些自信和受歡迎的人時,更容產生惡意嫉妒和威脅感。他們不會透過提升自己來消除這種差距,而是用貶低,否認來作為防禦機制。例如,有同事績效排名靠前,NPD 可能會說:「績效好就能代表他厲害?誰知道他怎麼得到的?」
9.常常表現為高傲、傲慢的行為或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