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用功

大概沒隔上一段時間我就會想著我要對我的博客進行改版。因為我心底深處還是非常渴望那種浮誇、艷麗的設計風格,同時又喜歡那種各種走在前段的技術實現。但每次改版最後都會以失敗結束,因為我發現改版之後需要的改變實在是太多,而我又發現我投入的精力和我想呈現出來的效果似乎又不成比例,於是我就會選擇乾脆回到最初的模樣,因此我的博客總是被我折騰來折騰去的。

我目前喜歡的博客版面風格大概是兩個類型,一種就是所謂的新聞雜誌風格,還有一種就是技術博客風格。新聞雜誌風格就是大塊的圖片充斥在博客內,同時版面有五彩繽紛的顏色填充,然後閱讀主體周圍是各種引導到其他文章的入口。而技術博客風格則是新聞雜誌風格的對立面,極少的圖片和大量的文字,同時排版也非常簡約。

我今天就這兩種風格常識了十幾種模板設計,最後還是選擇保留最初的風格。我果然理解為何當初我在互聯網公司供職時,每當我以市場推廣的視角建議公司網站進行改版時,不管是設計部還是內容部那種如臨大敵的態度了。

其實我對於我現在所使用這套模板的唯一不滿之處就是對於移動版的支持並沒有那麼完美,按照Google PageSpeed Insight的分析報告顯示,我博客在WEB端的適配度已經達到了98分,但在Mobile端的適配度卻只有80分。因此我一直想著該如何討好移動端的用戶,但是選用的那幾套對AMP極為友好的模板都會需要我對整個博客的排版和內容進行大範圍的調整,這讓我頓時失去了興趣。我果然還是太懶惰了呢。

昨天晚上雖然睡覺睡得比較早,但是因為看電子書看得有點累就直接睡了,所以並沒有使用呼吸機輔助睡眠呼吸,於是導致我今天醒來後精神非常不濟。作為一個大噸位體重的肥胖人士,我是有罹患很多疾病的,其中當然也包括代謝類和呼吸類的問題。

而睡眠呼吸暫停就是其中最困擾我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輕則會大幅度降低我的睡眠質量,從而導致我第二天的精力不充沛,同時這個問題誘發的猝死幾率也非常高,所以醫生很早就建議我使用呼吸機輔助睡眠。同樣是睡眠8小時,如果我使用呼吸機輔助睡眠,我的深度睡眠時長可以從1小時不到提高到將近6小時,同時深度睡眠的延續性也非常好。甚至只要用呼吸機輔助睡眠5小時,我的精力就比不使用呼吸機睡眠9小時都要充沛。

當然,使用呼吸機輔助睡眠始終只是一種輔助治療手段,醫師還是建議我盡快減重,以及考慮摘除慢性腫大的扁桃體。對於後面那個建議,我其實內心是排斥的。我現在對於任何需要全身麻醉的手術都感到恐懼,所以我拒絕了這個建議。好在還有減肥這個途徑可以選擇,所以我還是有點信心的。

在使用司美格魯肽減肥近半年後,我的代謝問題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最重要的是兩項轉氨酶指標的正常讓我對後面的減肥變得越發積極起來。儘管我現在陷入了減重瓶頸期,但我會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人到四十歲之後,我忽然意識到了健康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尤其是我已經選擇了獨身,所以我必須確保我晚年生活的質量。雖然我不能保證我人到老年之後能像那些常年堅持健康生活的人那般,但最起碼也不要差太多了。

最近有和一些影視圈的朋友聊起抖音快手對時下娛樂生態的強烈衝擊,他們紛紛抱怨短劇的興起讓傳統影視劇變得不再受歡迎。雖然其中我覺得很大責任還是在於我國目前的影視劇製作團隊壓根就沒有用心製作優良的作品,大量的劣幣充斥導致良幣紛紛被驅離,而封閉的中國文化產業又讓這些製作者們耽於享樂,所以當短劇這種更符合時下主流審美的娛樂形式誕生後,傳統影視劇被衝擊也是應有之義。

曾經有人說流媒體會破壞娛樂產業,但我卻覺得流媒體應該是繼煤老闆之後對中國娛樂產業的最大助力。可遺憾的是,受限於中國那奇葩的審查制度,流媒體所帶來的助力近乎零。我甚至都不需要距離Netflix、Amazon Prime等國外流媒體的案例,只要看看愛奇藝等國內流媒體在台灣及東南亞的成功就知道為什麼了。或許愛奇藝在台灣的成功也算是某種意義上的“橘南枳北”吧?

而且抖音對於中國老百姓的影響又不是最近才有的。在我看來,抖音和快手的成功對於中國人的影響是基於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大數據推送導致信息繭房越來越嚴密,社會也因此變得越來越“民粹”。可以說,在當下的互聯網輿論場裡,你不輸出極端言論就壓根不會有人注意到你。甚至任何中立的觀點在如今都變得不合時宜。而另一方面則是碎片化閱讀,大家越來越沒有耐性閱讀需要花費時間去欣賞和理解的作品。往好了說,這叫倒逼內容創作者不要故作高深;但往壞了說,這其實在破壞我們原本就堪憂的審美門檻。本來國人在審美方面就一直是落後於世界先進國家的,現在則有著越來越庸俗乃至低俗的趨勢。

我開始寫作應該是在2000年前後,還從傳統的實體寫作轉入到網絡寫作則要到了2003年。在整個2000年代和2010年代,網文讀者還是希望作者能夠保證每章字數在3000字左右,甚至那時候對於一個網文作者是否合格的標準就有一條,那就是這個作者是否是日更3K黨。但時至今日,不管是後起之秀的番茄,還是老牌王者的起點、晉江,網文每章的字數都在大幅度縮水。甚至以番茄為代表的“新媒體寫作”平台更是鼓勵作者將章節字數控制在1000以內。

或許會有人覺得每章3000字和每章1000字沒有什麼區別啊?橫豎總體字數還是一樣。但實際上每章1000字就意味著我原本可以用3000字展開的情節必須控制在1000字以內,同時也意味著我原來設計的“鉤子”數量必須增加到原來的三倍以上,否則我怎麼能保證讀者在看完這章1000字之後會繼續看下去?這其實就是網文短劇化的一個特征,那便是拋棄傳統敘事的邏輯性,只追求感官刺激性。不需要起承轉合,只需要高潮迭起。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中國大概率不會再出現類似余華、莫言這樣的作者,而中國的讀者們也大概率不會再喜歡馬爾克斯、薩特等作者。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還是壞,因為不管是文學也好,影視也罷,作品是否能夠成為經典還是要看它的流行度。如果作品連做起碼的流行都做不到,那期待它成為傳世經典就似乎有些不大可能了。當然,或許我的擔憂說到底也是一種“杞人憂天”,畢竟不管是宋詞元曲還是明清小說,它們都在當時被一些精英人士斥為“庸俗”。或許再過五十年乃至一百年,碎片化和短劇化就是另外一種經典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