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或出局,國產手游為何要走向全球?
作為一款人氣休閒競技手遊,《球球大作戰》在近日宣布將執行其「全球化」策略。結合以前的數款手遊佈局海外的新聞,不得不說,又一款國產成功手遊即將「出海」。
於是小編不由得感到奇怪,為何這些在國內明明已經取得成功的國產手遊非要選擇重頭再來,在陌生的海外市場重新打拼呢?甚至還有不少手遊廠商,乾脆先選擇海外發行,然後才迂迴國內。
國內手遊市場環境惡化
中國一直是全球手遊最大的市場,龐大程度讓全球所有手遊廠商都不敢忽視。但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國產手遊廠商來說,昔日的諸多利好條件卻在紛紛衰退。
第一,管道新增使用者遭遇瓶頸,手遊人口紅利不在。對手遊廠商來說,手遊產品的成功與否其實就是和用戶數有直接的連結。而早期的國產手游宣傳方式也非常簡單粗暴,直接從管道導量。但是現在各大管道都面臨新增用戶放緩甚至不再成長,因而對於國產手游來說,它們的新增用戶也在衰退。
第二,開發環境惡化,惡性競爭隨時發生。對於一款手遊產品來說,它集合了無數人的心血。但在國內版權意識和版權保護還近乎零的時候,一款準成功手遊或許剛推出就會立刻被山寨。惡性循環之下,國產手遊開發商的原創動力也會消失。
第三,國內推廣費用過高,手遊廠商開始負擔不起。伴隨著手遊市場進入紅海之後,各手遊的利潤也出現了縮小的趨勢。在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各大手游媒體、管道的宣傳費用卻在激增,這就讓手遊廠商不得不面臨選擇。
而相較於海外市場,手遊所需要面臨的發行管道只有蘋果的App Store、Google的Google Play和亞馬遜的Amazon.com三個主流管道。同時這三個管道的相應推廣費用要遠低於國內,這對降低手遊廠商的支出成本顯然是個好消息。
同時,海外市場對於版權的保護更加嚴苛。山寨遊戲不僅無法上架,甚至還會被起訴。而海外玩家基於對版權的尊重,付費比例要更高,這無形就擴大了手遊的收入。
這或許就是國產手遊選擇出海的重要原因,否則極有可能在國內被出局。
哪些手遊適合走向海外?
由於國外對於版權的保護程度非常嚴厲,某些在國內打著「擦邊球」的手遊是極度不適合出海的。否則等於就是將自己侵權的證據送上門,就看國外的公司如何起訴你了。例如,《我叫MT》就屢次在海外市場遭遇了暴雪公司的狙擊。
除了有版權風險之外的手遊,其餘手遊在理論上都可以佈局海外。但是能夠成功的類型無非是兩種,一種是緊跟國際潮流的手遊,另一種則是本土特色濃厚的手遊。
跟風之作其實是比較容易取得成功的方法,例如「三消」類手遊盛行的時候,海外也冒出了無數跟風作品。只要在跟風的同時融入自己的風格,其實也是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步的。
而具有濃厚本土特色的手遊則主要依靠「神秘東方」元素來吸引玩家,畢竟中國的文化對於海外玩家來說還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例如《鯉》、《花語月》就以各自濃厚的中國元素而在海外市場得到了許多玩家的關注。
出海的首選在哪裡?
根據一份App Annie的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最重要的海外手遊市場有兩個。一個是以北美、西歐為代表的成熟市場;而另一個則是以東南亞、南美及中東北非的新興市場。
相比較而言,北美西歐市場對於手遊類型和主題的包容度較高,同時又因為當地用戶的性格,競技類手遊,或者俱有強對抗性的手游在這裡容易獲得關注。但也因為成熟市場的遊戲較多而且精品率較高,所以有些製作不是那麼完善的國產手遊很容易在這裡折戟。
而和成熟市場的高付費率比較,新興市場的用戶偏向休閒類手遊,同時付費意願不高,但下載卻非常正面。因此雖然新興市場的成功門檻較低,但是所獲得的利益也相對較低。但由於使用者數量龐大,倒是可以作為遊戲測試效能的最佳場所。
對國產手遊來說,走出去或許是一件充滿機會與挑戰的事。但是,面臨國內手遊市場的環境,出海或出局已經是一個必須考慮和選擇的事情了。但是如何走出去,和選擇在哪裡走出去又是一個必須考慮的問題。
小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在全球看到國產手游遍地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