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班:你是誰的哈姆雷特
無論是豆瓣還是時光網,對待華語電影(尤其是中國大陸拍攝的電影)總是特別的不友善。當然,這其中有太多的原因值得我們這樣做。只不過,看一部電影到底有什麼感受,這還是很私人的事情。例如曾經因為評論對《金陵十三釵》有這樣或那樣的偏見,但當自己去看的時候,卻發現這部電影其實並沒有那麼不堪。之所以有這麼多針對中國大陸電影人的負面評價,除了某個部門的過度管控導致自我審查過嚴,進而引發觀眾不得不陰謀論每部過審的電影是不是和當局在意識形態方面有著不得已的妥協。另外或許就是自己對自己人的電影有太過分的需求,例如人家電影明明是衝著票房而去的,結果我們的觀眾卻希望這部電影還具有發人深省的教育價值;亦或者人家這部電影就是為了代表自己進入電影博物館,但又有人希望這部電影能拯救整個華語電影的票房市場。親,無論《阿凡達》或《一個國家的誕生》都做不到啊!
之所以去看了這部名為《少年班》的電影,是我赫然發現我居然擁有中國大陸幾乎所有主流視頻網站的VIP會員資格。於是本著不看白不看的原理,就開始看了這部電影。
關於“少年班”,對於80後的孩子們來說,那是一個極度神秘的存在,當又是一個極度讓人心裡不平衡的地方。因為那裡集中了全國所有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擁有讓人羨慕的智商,讓人嫉妒的成績,最後還會擁有我們一輩子都難以企及的成就……諸如此類種種,你讓一個剛剛上初中的孩子如何平衡?要去少年班據說需要極高的智商,至少要超過130……於是只有125智商的我顯然就在先天上敗給了他們。其次,他們擁有各類奧賽、數學競賽的獎杯,是的文科生的孩子一邊涼快去!而我始終和最優秀的第一軍團永遠差一個門檻。無論是小學和國中的數學競賽,還是高中的生物競賽,我始終二等獎中最優秀的那個……但是只有一等獎才具有代表國家的資格。所以,我是帶著一種惡意的態度來看電影的。
不過這部電影似乎最後和少年班的精英教育沒有太多的關係,完全是在講述一群荷爾蒙過多且內心都或多或少有著這樣那樣心理障礙的中二少年的大學校園日常…
少年班教育其實中國教育精英化的一個極端,而在少年班教育之後,中國的大學又走上了擴招的不歸路……一邊是極其精英化,一邊又是極度草根化,中國總是在精神分裂的狀態下向前進。不過話說回來,雖然我一度以為是個人都能上大學,但是不過看到目前還有人拿著中專文憑來嘲笑本科文憑而感到不解。就算中國大學本科教育再怎麼不堪,也不是一個中專生可以置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