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被遺棄與被拋棄的

首先我覺得這部電影如果叫《唐山一家親》或《女兒啊,我該拿什麼來拯救你? 》會更好一點。

因為《唐山大地震》並不是任何意義上的災難片,它就是一部很徹底的中國式家庭倫理片。

其實我很想吐槽這部電影,但我對拉仇恨沒有太大興趣。

所以,我只想從藝術手法上分析這部電影。

 

電影開始的時候,徐帆跟她片中的老公躲在卡車後廂準備幹人倫大事。

但不曾想,正在天雷勾動地火的時候,地震了。

於是兩口子忙從後車廂跳出來,期間無數穿著內褲或沒穿內褲的人都從窗戶裡跳了出來。

這是整部電影中唯一跟「唐山大地震」有直接連結的鏡頭。

相對於《超級颱風》中近乎可笑的特效場景來說,《唐山大地震》的特效還是好了不少。

但水準只相當於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日本特攝劇的水準。

你不要期待有《泰但尼克號》或《2012》那樣的場景,甚至連《日本沉沒》都比不上。

你很容易看出來,這部電影的特效就是利用舞台搭景跟小模型結合的手法在拍攝。

房子的失真度非常高,一看就是玩具模型。

 

電影中第一個震撼我的場景,就是地震後一個女人無助地立在雨水裡。

她沒有太多的表情,也沒有任何的話語。

但光是立在那,你就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絕望。

我不知道這是她的演技所致,還是只是運氣好擺出了這個樣子。

但這個鏡頭讓我印象深刻。

 

當小弟弟跟小姐被壓在水泥板下的時候,我恍惚間有種看《世貿中心》的感覺。

中國電影喜歡宏大敘事,但伴隨這第五代導演跟第六代導演的興起,中國的導演紛紛熱愛小品式的導演。

我想既然《唐山大地震》不打算將筆墨放在「地震」跟「震後救援」上,那這個鏡頭可能就打算從一個家庭來側寫這個地震。

雖然《世貿中心》玩過這個噱頭,但我覺得這個橋段不算太常見。

但很遺憾,馮導演並不打算這樣玩下去。

片中最煽情的畫面就出現了,救兒子還是救女兒。

其實很多人都猜到了,一定是救兒子。

莫非馮導演在苦口婆心地嘲諷中國人的「重男輕女」精神。

 

陳道明是這部電影中唯一的亮色。

原本這部電影即將淪為一部爛俗的催情大片,但因為陳道明的出現,這部電影的救星來了。

陳道明最後再問養女為什麼不給我電話不給信?

養女說,我怕你擔心。

陳道明拍沙發說,我不擔心?我天天擔心!

我唯一的淚點就出現在這裡。

我想起我在豆瓣上看到的一句話,如果你每年春節回來讓我們看一次,那我們大概還能看你二十幾次。

 

繼續秉承馮小剛導演作品的特色。

電影中無數的廣告在飛。

劍南春從唐山大地震一直喝到汶川大地震,徐帆你是有多愛這四川的名酒啊?

中國人壽的廣告植入比劍南春更讓人噁心,一句完全莫名其妙的對白和一個碩大無比的廣告展板。

還有那疑似蘋果iPhone的廣告。

原本我都要感動了,結果被置入性行銷弄得倒了胃口。

 

汶川地震。

其實對女兒來說,這也許是自我救贖吧。

那個四川母親放棄女兒的腿的時候,那個母親演得很好。

但最後卻有些過火。

如果我是導演的話,我不會讓那個母親將手伸得那麼誇張。

須知,這是電影,不是話劇。

母親應該手掙扎一會,然後無可奈何地落下。

鏡頭應該在這裡失焦或轉移到張靜初的表情再淡出。

 

其實我覺得全片的結局在墓園就該果斷終止。

當母親跪倒在女兒前乞求原諒的時候,片中該說的故事都已經說完了。

當母女在那分享照片的時候,一切都已經復歸原樣了。

但是,墓地女兒蹲在那哭,大喊著對不起的時候,我覺得這真的是畫蛇添足的鏡頭。

因為其實所有的觀眾都知道母女之間的隔閡已經消失。

而墓地上的哭喊不僅演得太“話劇”,而且也將電影中應該有的餘味給徹底掐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