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琴煮鹤 · 2011年8月13日

十年一觉魔法梦……

2001年的时候,一个很要好的女生问我要不要看“一本很有趣的小说”。

她将三本“哈利波特”小说借给我。

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不得不说,一个特别的魔法世界为我打开了大门。

十年之后,我自己也在写小说。

虽然J K Rowling女士不是第一个写魔法题材的作者,但却是第一个将魔法题材变得全球流行的作者。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JKR女士的“哈利波特”,或许“仙侠”和“玄幻”也不会变得流行起来。

可以说,虽然起点上的男作者并不写哈利波特同人小说,但是也必须要感谢JKR给了他们一碗饭吃。

 

事实上,我并不是很喜欢“哈利波特”系列电影。

作为“原著党”,我无法容忍编辑为了迎合纸片人的需要,或者市场的口味对原著进行选择性的删减修改。

但是我必须承认,如果编剧仅仅是将小说照本宣科地变成电影。

那么这部电影必然是失败的!编剧不仅仅是“改编”原著,更是对原著的“二次创作”。

虽然在创作过程中不得不受到市场和制片人的干扰,可毕竟呈现给观众一个魔法世界。

因为电影,很多人捧起了原著……

同样的,因为电影,一些原著中并不怎么样的角色得到了不一样的呈现。

 

实我一直好奇,“哈利波特”电影究竟是美国电影?还是英国电影?

当然,这部电影的投资商是华纳电影,因此应该是美国电影。

但是在我看来,如果没有电影本身的英伦风情,以及那些支撑电影的英国老戏骨们,或许这部电影会沦为三流电影。

可能只拍个一、两部就必须腰斩。但是,这部电影坚持了八部……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在这个一切为了金钱的社会,一部电影坚持了八部,这后面需要多少努力,而努力的背后又有多少信念,我想我无法去体验。

 

麦格教授。玛姬·史密斯。两次奥斯卡奖、五次英国学院奖、两次金球奖、一次艾美奖……

其实在她出演“哈利波特”之前,我对她完全没有印象。

后来在看《魔法保姆》的时候,赫然发现她居然也有参演其中。于是按图索骥地将她历年的电影翻了出来。

直到我看完《锦绣年华》(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之后,我才知道这样一位女士拥有怎样的演技,这是一部可以媲美《死亡诗社》的作品!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中,玛姬·史密斯教授愤怒地施展开“烈火熊熊”咒语,并怒斥斯内普教授是“懦夫”的时候,你可能难以想象玛姬·史密斯已经是癌症晚期患者,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开始,她的病情就时好时坏。甚至可以说,她随时可能倒在拍摄的片场上……但是她坚持了下来,将九十余岁的麦格教授演得生动异常。

在“最后一战”的时候,她施展完“石墩出动”之后,调侃了一句“我一直想试试这个咒语”的时候。我感到了她内心的乐观,以及麦格教授的无奈。

或许很多人无法理解,这一场战争对于麦格教授意味着什么。霍格沃兹不仅仅是一所学校,而是麦格教授愿意用生命去捍卫的家园。

当似乎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麦格教授的苍白脸色似乎已经说明白了什么……

再联想到史密斯女士的病情,我甚至在想,这一瞬间的表演或许已经是她的本色演出了。

 

斯内普教授。拉尔夫·费因斯。

我想有很多人是因为电影版的斯内普教授才爱上了原著版的斯内普教授。

或许在整部电影中,只有斯内普教授才是唯一的英雄。

我记得有位日本御宅族创作了一部斯内普为主角的同人短片,最后看哭了许多人。

 

最后是别人写的。因为喜欢,所以拿来分享。

 

最后一次……

最后一次,乔治 和弗雷德 露出调皮而又默契的笑容。同时来到这个世界,此刻却生死相隔……从今往后,“妈妈,你永远不会分不清我们了。”

最后一次,卢平和唐克斯夫妇嘴角扬起安详的微笑,告诉哈利不要怕,我们永远在,always……大战开始前,两人紧紧握住了双手,直到一同倒下的那一刻,十根手指,依然紧握……

最后一次,邓布利多的最后一个礼物,是用他的死换来的那块复活石……轻轻地,哈利在手中缓缓地转了三下

最后一次,斯内普,透过他那“邪恶”的眼睛,望穿双眸,盯着这个爱极恨极的男孩……”look at me “倾注的不只是他全生命的爱。还有他第一次脱下的,自己的伪装。而流出的眼泪,是银色的……这个世界上最勇敢的男人,留给人们最动容的一句话就是——always……

 

第一次……

第一次,那位平日里规章严明的麦格教授,挥舞起魔杖,保卫魔法的殿堂,一串串的“烈火熊熊”咒……她撕心裂肺喊着“coward——!!” 有谁层忘记,原著里的她已经年过9旬。可知道,这位演员带着晚期的癌症,坚持拍摄到最后一刻!脸上的苍老和惨白,已经不再是化妆……

第一次,她释放了那个她“一生都想要用一次”的强大魔法。

第一次,霍格沃兹筑起了“灵魂堡垒”,所有师生拿起魔杖发出“统统护卫”咒,铸就的保护罩,把霍格沃兹妆点地格外绚丽

第一次,阿布福斯拿起魔杖,释放了这个他的先人所创,威力前所未有的”守护神咒”,千万个摄魂怪,烟消云散……

第一次,纳威拿起葛莱芬多之剑,目光如铁搬坚定,一步一拐,无所畏惧地走向伏地魔。这一刻,他已经不是那个stupid的小笨男孩,而是真正葛莱芬多的传人

第一次,马福尔改邪归正,他摆脱了他父亲的阴影。虽然他的脸,已经不想以往那样英气逼人,但是,不再颤抖的双唇意味着,他知道了什么才是正义。

第一次,在密室中,just a kiss……电影里看过无数无数,灾难中的接吻,但大部分都感觉形式化,从来都没有这一次这种震撼的感觉。是的,这个吻,哈迷已经等待了整整十年。虽然,只有两秒……

 

又一次……

又一次,哈利的魔杖再度与伏地魔相接,伏地魔不会明白,杀死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魔咒,三次放出的“阿瓦达索命咒”,无一例外地击中自己。

又一次,镜头定格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只不过这次穿过那堵墙的,是Albus·Severus·Potter.他的名字里灌注了霍格沃兹最最伟大的两位校长,有一位在史莱哲林学院。

又一次,铁打三人组又站在了一起,只不过,19载春秋已逝……写在他们脸上的,除了长满的胡塞,还有那细致入微,而又波澜壮阔的回忆

 

看完首映以后好多人问我,怎么样?情节怎么样?特效有没有加4好?有没有变3好?

其实这些问题在你看到电影的时候,就都全忘了

我要说,同样看的是首映,同样是我深爱的电影,那种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在心里的位置,不再一个层次。

当“性感女神”梅根福克斯因为片酬,以及导演的矛盾,不再出演变3,变3就干脆把“故事情节里”的女主角换掉的时候;霍格沃兹的校园里,却存在着一位身患癌症的老人的身影,坚持拍摄……

当加4剧组决定“按票房决定是否拍第五、六部”的时候,福布斯年度前三的两个人:丹尼尔、艾玛却在结束了自己的戏份的情况下留在片场不走,防止哪个细节要补戏

除了逝世的,出演第一、第二部的邓布利多校长,以及几个由于进监狱等特殊原因以外,8部电影,0换人。

于是才有了:同样是昏暗的主题,加勒比4的3D效果跟哈7比,简直不堪入目。我知道做横向比较不好,其他我不敢说,但这个绝对是真的……(加4我看的是IMAX,哈7看的普通双机3D,别怀疑)

于是才有了:变三特技没得说,但所有人记不住变3女主角名字 ,人们却在哈7首映的片场不肯走,给每一个字幕上的人名鼓掌。

也许有人说,“原著的东西表现的不够透彻!”那您来拍个咱国家的经典:《西游记》试试?

为什么有“三部曲魔咒”,很多一集一集推送式电影拍完三部之后很难继续,很容易狗尾续貂?(当然魔戒这种本来就三部的除外)而哈利波特却能真正保持平稳,在最后一部推向最高潮?

将剧组、演员凝聚在一起的,不是票房,而是信念。

 

10年,不只是一部电影

10年,是我们的青春的一把尺

10年,用魔法的眼光,丈量世界

就像罗琳说的,“no matter when you open the book or go to the big screen, Hogwarts will always be there to welcome you back”

 

这一刻,不为你哭泣;这一刻,只为你,无眠

天都亮了,晚安,霍格沃兹